当大基金减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A 股市场瞬间掀起惊涛骇浪!5 月 X 日早盘,一则重磅消息如巨石投入深潭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旗下鑫芯(香港)大举减持中芯国际 6597.72 万股、华虹公司 633.3 万股,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更是抛售华虹公司 1237.96 万股。这场资本撤离风暴迅速席卷市场,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 50 指数集体跳水,TMT 赛道哀鸿遍野,电子板块领跌超 2%,多只行业龙头股价雪崩,一场惊心动魄的资本博弈正在上演!
减持风暴下的 “血雨腥风”
早盘交易刚拉开帷幕,市场便笼罩在恐慌的阴云之下。华虹公司 A 股开盘即遭重挫,盘中跌幅一度高达 12%,港股华虹半导体更是跌势汹汹,盘中最大跌幅超 13%,股价犹如断了线的风筝急速坠落。作为国内晶圆代工巨头,华虹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惨烈表现,折射出投资者对行业前景的担忧。而中芯国际虽然 A 股跌幅相对较小,但对比 H 股仍显蹊跷 —— 这份 “迟到 8 天” 的财报,藏着远比股价波动更令人不安的真相。
中芯国际 2025 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销售收入 22.47 亿美元,环比仅微增 1.8%,毛利率 22.5% 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产能利用率虽有提升,但二季度收入指引却给出环比下降 4%-6% 的预警。深入分析财报数据,不难发现两大隐忧:其一,产品单价下滑,暴露出公司先进制程占比不足,或是成熟制程产能持续扩张,在高端芯片领域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其二,二季度营收增长乏力,与台积电连续增长的亮眼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当前中芯国际 H 股 ttm 高达 87.7X,而台积电仅为 21.3X,如此巨大的估值鸿沟,让全球投资者用脚投票,纷纷远离中芯国际。
行业困局与估值危机
大基金减持并非孤立事件,回顾历史,每次减持都如同一场 “地震”,引发相关个股剧烈震荡。此前某半导体龙头被减持后,股价在三个月内暴跌超 30%,直到行业景气度回升才逐渐企稳。此次中芯国际、华虹公司遭减持,不仅是资金层面的撤离,更是对行业发展前景的一次 “投票”。在全球半导体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国内企业面临技术封锁、产能过剩与高端市场话语权缺失的多重挑战。
从估值角度看,中芯国际的高估值已成为高悬头顶的 “堰塞湖”。作为以成熟制程为主的企业,却享受着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估值溢价,在资本市场愈发理性的当下,这种背离基本面的估值体系终将回归理性。而华虹公司在业绩承压、减持冲击的双重打击下,估值同样面临重估压力。
市场连锁反应与投资警示
大基金减持引发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至整个 TMT 赛道,电子、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热门板块纷纷 “折戟”。曾因政策利好风光无限的人形机器人概念,在利好兑现后露出 “真面目”,资金疯狂出逃,板块排名垫底。市场的剧烈波动,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 在追逐热点的同时,更要关注企业基本面与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风云变幻,贸易协议的签订、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都在重塑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的困境,或许只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面临挑战的缩影。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这场资本盛宴中,唯有保持清醒,远离高估值、低业绩的 “泡沫股”,才能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
当大基金减持的硝烟散去,A 股半导体板块的未来何去何从?是在阵痛中涅槃重生,还是陷入更深的估值陷阱?这场资本与产业的博弈,注定充满悬念与挑战!
风险提示: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数据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谨慎评估风险。股票和基金投资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