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周期性改善提供催化剂 看好港股市场相对表现

2025年5月23日 15:52 来源:决策宝研究院
  华泰证券研报表示,年初以来,内需边际修复、产能出清进入“冲刺期”,宏观增长变化好于2024年底预期。4月贸易风险上升又进一步测试了在中美贸易摩擦风险下的市场底部区间。虽然未来关税问题不排除依然有反复,美债利率高企、美股压力等都可能扰动市场短期表现。但港股风险溢价和经济的尾部风险都明显减缓,震荡中枢理应上行。此外,宏观增长韧性好于预期,人民币汇率及人民币资产都有一定补涨空间。港股有望在今年继续获得相对表现。
  全文如下
  华泰 | 策略:港股重估蓄势待发
  5月20日,宁德时代在香港联交所敲钟上市。在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心存忧虑的背景下,宁德时代收获了大量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类型资金的投资,截至最新交易日仍较A股出现大幅溢价。这深刻体现了港股市场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在过去数年市场周期性偏弱的“掩盖”下或被低估。
  核心观点
  港股低估值由来已久,根本原因在结构和交易机制差异
  恒生指数当前动态PE 10倍左右,在全球依然是估值洼地。且在过去几十年,其估值都围绕10倍上下波动,几乎在投资者心中形成了隐形的定价锚。港股低估值长期存在,根本原因还是香港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机制。港股盈利和流动性来源不一致、外资和机构持股占比高、过去板块分布过度集中在价值型股票等,共同造成了过去港股低流动性和低成长性的特点。
  低估值锚定效应正在被打破,港股出现了结构性变革
  2018年港交所改革已经撬动了港股结构性变革的齿轮。港股流动性和成长性在这几年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流动性角度,2025年至今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已经是2018年的2.8倍。截至2025年5月22日,外资主要追踪的MSCI中国指数超过80%的权重都是港股。南向资金交易占比也上升至23%。成长性角度,目前消费+科技在港股市值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中国10家科技巨头公司(阿里、网易、比亚迪、中芯国际等)在港股流通市值占比已经接近30%。港股重要稀缺标的推动了好公司和流动性的双向循环。无论是流动性差,还是低成长性,都不应该是当前港股的标签。港股估值中枢相对A 股(流动性)和美股(成长性)都有提升空间。这些变化在市场偏弱时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但“9·24”行情、DeepSeek行情到本周的宁德时代上市,都在持续明确这种变化的意义。量变引起质变,港股估值生态需要重塑。
  周期性改善提供催化剂,我们看好港股市场相对表现
  年初以来,内需边际修复、产能出清进入“冲刺期”,宏观增长变化好于24年底预期。4月贸易风险上升又进一步测试了在中美贸易摩擦风险下的市场底部区间。虽然未来关税问题不排除依然有反复,美债利率高企、美股压力等都可能扰动市场短期表现。但港股风险溢价和经济的尾部风险都明显减缓,震荡中枢理应上行。此外,宏观增长韧性好于预期,人民币汇率及人民币资产都有一定补涨空间(参考华泰宏观5月22日报告《人民币或将有升值动力》及报告《香港资产相对优势凸显》)。港股有望在今年继续获得相对表现。
  战略配置关注潜在AH溢价收窄标的和科技消费,战术配置推荐金融、媒体与娱乐、非必需消费品分销与零售
  战略配置上,AH溢价有结构性收窄趋势,但并非所有两地上市公司都可以推荐。重估的逻辑在相对A股流动性折价收窄,大市值公司更受资金青睐。我们在正文中筛选出10只股票供投资者参考。对非两地上市公司,科技+消费的成长性标的依然是内外资配置香港的核心资产,且这些标的相对美股头部科技企业前向3年PEG仍被低估,有重估空间。战术配置上,我们筛选对基本面和人民币汇率敏感的板块判断胜率,筛选外资配置敞口大且也有望得到南下共振的板块判断赔率。两者交集的行业是金融,媒体与娱乐、非必需消费品分销与零售。正文中也有我们自下而上筛选的相关行业个股,供投资者参考。
  风险提示:海外流动性和地缘局势风险,全球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大
2025年05月23日 07:59 作者: 刘良文 来源: 人民财讯 风险提示: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数据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谨慎评估风险。股票和基金投资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