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降费愈演愈烈 费率中枢下行成大势所趋

2019年6月20日 14:26 来源:天天基金网
继多家指数产品龙头基金公司陆续跟进下调ETF费率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杀入又在固收领域掀起了价格战,基金业内预期费率战未来还可能进一步蔓延。对于整个资管行业而言,费率下调、竞争加剧已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

ETF战场如今是费率战最为激烈的领域。自3月15日成立的平安创业板ETF费率被设定为0.2%(0.15%管理费率+0.05%托管费率),打破了通常0.6%(0.5%管理费率+0.1%托管费率)的费率结构之后,指数基金的江湖就不再平静。多家基金公司陆续跟进,纷纷下调旗下指数基金费率,如今费率战已有愈演愈烈之势。

基金价格竞争打开“潘多拉魔盒”:费率战硝烟四起

4月-5月,易方达基金先后将旗下中证500、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及其联接基金的管理费由0.2%调低至0.15%,托管费率由0.1%调低至0.05%。6月10日,华泰柏瑞基金也将旗下中证500ETF、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以及联接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年费率下调至0.2%。嘉实基金近日亦发布公告称,自6月18日起,将旗下中证500ETF及其联接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年费率下调至0.2%。

至此,越来越多的ETF龙头公司卷入这场费率战的硝烟之中。而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其他一些较大的ETF提供商也正在考虑跟进。在多位公募指数部负责人看来,虽然目前还没有基金公司调低旗下主流优势ETF产品的费率,但既然“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价格战预计还会逐步扩散。

不仅指数基金费率战没有停歇的迹象,而且费率战已经蔓延至其他多个产品领域。

近期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其中工银理财于6月6日推出了市场首批净值型创新理财产品。上海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在观察了银行子公司的收费标准之后,感慨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杀入“将固收类产品也拖下了水”。工银理财推出的几只产品管理费为0.1%-0.2%,托管费为0.02%-0.03%,销售手续费为0.3%-0.5%,申赎费为0,计算下来综合费率水平已经明显低于市场上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平均水平。

对此,有基金公司市场部门人士分析,基金公司通过银行渠道销售基金时,认购/申购费、托管费以及管理费中的很大一部分作为尾随佣金都由银行赚取。对于银行整个体系而言,这部分费用存在内部消化的可能,因此给银行理财子公司以较低费率争夺市场打开了空间。

权益类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费率也在下调。在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领域,1.2%-1.5%的管理费率早已经不再是坚冰一块,部分基金的管理费率已经降至1%甚至更低。存量基金降费的浪潮同样此起彼伏,调整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并修改基金合同的公告比比皆是。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投资者对于低费率的纯贝塔类产品青睐度提升,也会给贝塔+阿尔法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产品构成压力,从而倒逼其调整费率。

随着费率竞争在多个领域开火,业内人士普遍预期,资管行业的价格战仍可能继续扩散,在新参与者陆续加入、资管行业竞争加剧、指数基金等低费率产品普及度提升、规模经济效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基金产品的费率中枢下行已是大势所趋。通过降低综合费率提升产品吸引力,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市场竞争手段。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各家公司也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寻找合适的定位和打法。

一位公募基金高管分析,近期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似乎大家都对“指数化”情有独钟。如果银行理财子公司介入指数产品会深刻地影响基金体系。首先,指数基金最后很可能会是大行一统市场。这种相对无差别的产品,本身会趋近零费率或者负费率,是一个引流通道,最后拼的是渠道和交叉销售的能力。其次,非银系的基金公司除了在细分领域死磕投研,没有别的出路。只有投研创造的阿尔法能超过渠道补贴,才能拼出市场。不过,大规模的贝塔类产品发行,对阿尔法不见得是替代,反而让阿尔法更容易突出。整体而言,只有专业和专注才有出路。(中国证券报)

加速扩容,ETF为何持续受宠?

指数投资正在迎来黄金时代,而ETF是其中的排头兵。中国基金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股票基金突破万亿元整数关,其中ETF功不可没。数据显示,权益类ETF总规模从去年年底的2731.94亿元增长至今年4月末的3982.60亿元,前4个月增长1250.65亿元,占股票基金总规模增长比重60.49%;4月单月增长205.36亿元,占股票基金总规模增长59.99%。

自2012年5月华泰柏瑞基金发行的行业首只沪深300ETF之后,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平安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国寿安保基金及工银瑞信基金陆续推出一批沪深300ETF。

2018年,国内ETF进入加速增长期。全球范围内,ETF也是增长速度最为突出的品种。数据显示,2007年-2018年,全球ETF产品数量从725只增长到约6000只,规模从8000亿美元增长到5万亿美元。对比来看,国内ETF产品目前仅占近百万亿元资管规模的4%,相对于全球6.5%、美国10%的比例,国内ETF市场空间依然广阔,当前仍然处在爆发前期。在这种背景下,基金公司纷纷加速布局ETF,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等主要宽基指数ETF更成为各大公司标配的工具型产品。

统计显示,行业共有37家基金公司布局场内ETF,广发、南方、华夏、易方达、嘉实及华安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ETF产品数量均在10只以上。ETF规模靠前的基金公司大体为华夏、南方、易方达、华泰柏瑞、华安、嘉实、博时、工银瑞信、国泰、广发。

从今年的产品申报情况来看,头部基金公司非常重视被动型产品的布局,华夏基金3个月内上报了12只指数基金,嘉实、易方达两家公司今年以来也分别上报了8只和6只指数基金。而为了让更多投资者了解ETF这类投资工具、丰富其资产配置类别,行业ETF龙头华夏基金联合华西证券举办了“指日高升”ETF实盘大赛,该大赛2019年6月18日正式开始,比赛以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中证500ETF、华夏中小板ETF、华夏创业板ETF5只ETF为投资标的。

就场内成交额而言,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全市场权益类ETF年内成交额合计14450.72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数据。同时,167只权益类ETF中共有9只年内成交额超过500亿元,其中华夏基金独占三席,旗下华夏上证50ETF、华夏恒生ETF、华夏沪深300ETF保持着一贯的良好流动性,今年以来成交额分别达到2689.34亿元、770.16亿元、526.62亿元,日均成交额分别为25.61亿元、7.33亿元、5.02亿元。

有分析指出,投资者借助ETF逢低布局,也正说明了对后市的看好态度。近期,各大券商发布中期报告,普遍看好A股后市,认为经过6月份的充分震荡整理后,三季度有望重新步入上行通道。流动性与风险偏好环境决定了A股估值快速扩张的阶段已经过去,后续需要企业盈利跟上。而目前,无论是经济基本面所处的大环境,还是政策层面改革对股市的影响,抑或A股市场自身的结构状态,都存在孕育牛市的基础。(中国经济时报)

ETF创新比拼又升级?港交所推出首只主动型ETF

年初香港证监会在香港联交所引入主动型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的消息还未完全褪去,近期就有相关产品落地了。

6月18日,中金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金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宣布,推出“工银中金美元货币市场ETF”,主打香港首只主动管理ETF,标志着香港ETF市场发展又一里程碑事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港股公募ETF已超百只,数量众多且样式雷同,面对如此多类似产品,投资者如何甄选?

6月18日,香港首只主动型ETF“工银中金美元货币市场ETF”在香港上市的消息引发业内高度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金公司近一年来在香港发行第三只ETF产品,另外两只分别是中金中证优选100ETF、中金彭博巴克莱中国国债1-10年ETF。

这只基金宣传的一大亮点在于,采用主动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基金经理可以按照自己的投资风格来调整仓位、拣选股份,并以跑赢市场指数为目标。

香港交易所高级副总裁及交易所买卖产品主管罗博仁称,主动型ETF除了具备超越指数表现的潜力,同时亦具有传统ETF方便、低成本及交易时段内任何时间均可买卖等优点。我们引入主动型ETF是回应投资者对增加投资产品选择的需求,并相信这产品有助推动ETF市场的产品创新。

有业内资深人士称,“主动型是港交所2019年年初时候提出的新说法,但是产品在香港市场来说并不是首只,只是很多产品发的时候还没有主动型的定义。”记者注意到,今年年初,香港证监会表态,将在香港联交所引入主动型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其中对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主动型ETF如何向公众披露投资组合作出规范。

有资管人士坦言,“其实所有的货币市场ETF都是主动管理的,货币ETF更像是银行间拆借利率,如何调仓、仓位的选择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定存、存款凭证都是基金经理自己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都是主动管理型的。”

也有相关人士指出在港交所做货币ETF还存在中间费用高的问题,“货币基金收益本就不高,上到交易所做ETF收益会更低,交易所中间费用太高会榨干里面的收益。”业内资深人士如是说。

不过这一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方式,资管人士透露,ETF在二级市场交易成本上确实比较高,业内通常会采用提高购买下限的方式摊薄成本,也就是说你可以买,但是必须买大额,另外,一级市场不涉及交易成本,但是会有申赎费用,基金公司也可以在这一块让利投资者。

香港货币ETF作为ETF全球市场投资组合中的重要补充于2018年6月首次面向市场,截至目前,包括中金公司的这只工银中金美元货币市场ETF,市场存量仅扩容至3只(各份额分开计算)。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目前在港发行上市的公募香港ETF已有135只,截至一季度末可统计基金资产净值的产品累计规模达2767亿元。(每日经济新闻)

(云水长和)

扫描下载APP